解开电视购物企业重重疑团:十倍暴利 无人监管
“两台电风扇的组合价355元,355元让你度过清凉一夏。”
“哈哈动画早教机只售348元,348元教出聪明宝宝。”
“还不快拨打订购热线电话,只需一个电话,我们立刻送货上门,你的生活就此改变。”
----------------------------------------- 电视购物:游戏规则是什么
-----------------------------------------电视购物还能火起来吗?
……
如今,只要你打开电视,无论收看哪个频道,电视购物节目都会扑面而来。
作为一种新型购物方式,电视购物确实直观、方便、快捷,但也不乏声嘶力竭的表演、煽情夸大的宣传,难免让人产生不信任感。电视购物该如何扬长避短,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电视购物能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近日走进上海、北京多家电视购物企业,试图解开重重疑团。
2000家电视购物企业——
推动创新,便捷消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400多平方米的大平台,300多部电话同时响起,每部电话都有工作人员接听、订购、发货。这是记者在上海红蓝国际贸易公司呼叫中心看到的场景。这家电视购物企业正在全国30多个卫星频道同时推出一款国产手机的电视购物节目。节目播出的20分钟便是电话频频打进、咨询、订购的高峰期。
湖南娄底小伙子张力平正津津有味收看的电视剧被突然插进的手机广告打断。“988元、纯平触摸屏、外挂手写笔、高清晰拍照、MP4电影全屏播放”一连串诱人功能立刻吸引了小张的注意力。接下来的20分钟,购物节目详细介绍手机的几十种功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从没有任何一个手机的销售人员能把一款手机的性能讲得如此透彻明了”,小张说,就冲这点,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订购号码,下单购买。
上海红蓝国际贸易公司总裁赵立新坦言,20分钟一般能接进2000余个电话,有效的下单订购电话约占20%左右。为了增加销售,公司一般会一连几天在热播的电视剧中插播电视购物节目。凭借在全国几十个卫星频道集中播出、不断重复的宣传方式,公司一个月售出手机近10万部,盈利数百万元。
赵立新说,一个功能或外形创新、又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放在电视购物节目中推广,销售的效果可能是爆炸式的。“不夸张地说,正是电视购物帮助国产手机打开了巨大的市场,成为我国地、县级城市消费者的首选。”赵立新对此很是自豪。
今年以来,不少广东、福建、浙江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纷纷和电视购物企业联系,希望通过电视购物节目推广销售外销受阻的产品。上海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外联部部长雷丰豪说,床上用品、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原本出口的商品都在购物频道热销。电视购物正成为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的“空中商场”。
推动创新、带动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提供便捷消费方式已经成为电视购物的生存土壤。据电视购物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具备一定规模的电视购物企业约有2000家,2008年销售额达350亿元,每年进入该行业的各类资金达数十亿元,一些较为成功的电视购物企业年营业额近20亿元。
10倍于成本的暴利——
引发消费者反感、成为投诉热点
与电视购物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电视购物在百姓中口碑很差。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云斌跟踪研究电视购物近10年,他告诉记者,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品零售模式,其重心在快捷的物流配送而非广告,但目前我国各电视台的购物节目却普遍存在着煽情渲染、夸张虚构乃至故意造假的广告化倾向。粗制滥造、质量没保证的产品让很多通过电视购物方式购买商品的观众大呼上当。
在各地的工商部门,电视购物都是消费投诉的热点,送货不及时、出现质量问题打不通服务电话、货品零部件不全甚至电视购物企业人间蒸发等等。
“这确实与企业素质良莠不齐直接相关。”北京福奥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福兴介绍,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把一些低成本产品包装成暴利商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坑害了不少消费者。周福兴举例说,一个成本不过四五十元的文胸,经过电视购物节目诸如磁疗、健康、防下垂、增强弹性等功能的忽悠,身价飙升10倍,变成四五百元的高科技新产品,一个月销售就过亿元。
当消费者投诉到工商部门时,却发现订购电话已停用,公司也已注销,公司法人的身份竟然是盗用别人的。“这种盗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销售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在行业内已经不是秘密。”周福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