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世界媒体实验室 悬疑新闻学习与研究
“悬疑新闻”这一命题,一种报道样式,在当今媒体已经屡见不鲜。区别于修辞意义或叙事方式的“问式报道”,“悬疑新闻”的显著特征,就是对尚未发生的或者尚待求证的新闻事实进行不置可否的报道,并试图通过这一点悬疑(或者说存疑)来吸引和满足受众知情的期待,以掘进式的报道节奏来探寻新闻的未知。
然而,从运作规范到理论范畴,“悬疑新闻”必将引起颇多争议。《新闻实践》旨在破题,特地策划这一实证研讨,以期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希望从传统新闻学和现代传播学的结合上廓清界限,厘清内涵。
“悬疑新闻”:还算“新近发生的事实吗”?
新闻定义外延的再一次扩张,正是在“悬疑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后,首先引起业界再一次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认知。没有发生或尚未证实的事实,众说纷纭而尚未定论的事实,可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重要新闻”向受众海量传播。而受众对“悬疑新闻”的信息冲击,不仅没有排斥,而且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业者,还能说“悬疑新闻”不是新闻吗,还能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点击详细]
“或”字何以成新闻--关于“悬疑新闻”的思考
“或”字之成为新闻有几个必要因素:一是必须有事实作根据,根据已有新闻事实作出未来判断。二是一定是受众关心的。有些单个的新闻事实是不为受众关注的,但因为可以“判断”出受众关注的结论,也可以成为“或”字新闻。三是有不确定性的判断。即使有最确切依据的“或”字新闻,也只能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判断。[点击详细]
解剖一则悬疑新闻文本-对范跑跑报道的分析
“悬疑新闻”之所以悬疑,就是因为它在正式渠道尚不畅通的时候出现,和主流媒体打了个时间差。它既有高智商、高设计度的,也有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似是而非的。从虚拟网络搬到平面、空间媒体,就如同黑钱被洗白,真真假假不好辨分,而且澄清困难。[点击详细]
论“问式报道”结构及运用原则
无论采用那种结构,“问式”报道都离不开问题的设置。提问、设问或反问是它的精髓。虽然“问式”报道源于“问式”思维,但不只是单纯地提问和设问。这是笔者提出“问式”报道并对其进行梳理的意义所在。[点击详细]